主干课程 > 正文
《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9-07-09 10:25:06 作者: 来源: 点击:
 

《临床输血学检验》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620003                课程类型:B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输血与输血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它主要讲述输血安全、安全献血和输血管理、免疫血液学、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等临床输血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基础理论。由于临床输血学是免疫学与输血治疗学相交叉的学科之一,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因而,在以上所提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了解临床输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一般临床输血检验与治疗工作,又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培养方案,教材使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输血与输血技术”。理论课讲授方式应抓住最基本内容,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学时数可适当地介绍反应本学科的有关进展,或已被公认并在本学科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学派观点,并给以公正的评价。实验课可根据教学经费和实验条件,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临床输血检验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内容(重点掌握),熟悉内容和了解内容。重点掌握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知识,同时会联系实际加以灵活运用。熟悉内容要求学生对其内容清楚明确。了解内容要求学生有一般性认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深入学习参考。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常用的免疫血液学检验技术,掌握临床输血治疗的理论,同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提供输血相关诊断与治疗建议。具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技师。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输血与输血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重组,突出重点,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中,把学习目标定位于职业岗位任务需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输血与输血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知识的构架,为日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注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修养的培养。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教学安排在第IV学期进行,总课时30学时,理论22学时,实验8学时。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具有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能够独立完成常用输血项目的操作,能结合所学知识,为临床提供输血相关服务,把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输血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任务。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输血安全、安全献血和输血管理、免疫血液学、血液成分制备、临床输血、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的相关内容。
   ( 2)能力目标:掌握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操作技术。
    (3)素质目标: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医风医德,培养其理论结合实践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其综合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项目 学习(实践)任务 学习(实践)情境设置 方法与手段 学时
对输血医学概念及红细胞血型系统的认知
 
 
 
 
 
 
 
 
 
 
 
 
1.说出输血医学的定义
2.叙述输血医学的发展史
3.叙述输血医学的主要领域及发展趋势
4.说出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的性质与特点
5.说出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6.叙述ABO血型系统及其RhD抗原的表现及意义
7.叙述中国汉族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两个血型系统。
 
1.观看输血发展史的相关图片,了解输血发展
2.解释输血医学的定义,阐述输血医学发展史上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及其这些事件对输血医学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阐述目前输血医学的主要领域及发展趋势
4.结合现在医院的发展,输血医学在现在医院的主要功能,及其重要性
5.以抗原抗体的特性为例,导入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6.以ABO血型为例讲解其他血型系统
7.举例举例说明ABO及RhD血型的意义
1.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对红细胞血型检测的认知
 
 
 
 
 
 
 
 
 
 
1.说出输血前免疫检测的内容
2.独立完成盐水介质试验技术、抗球蛋白试验技术、成聚凝胺介质试验技术、微柱凝集试验技术等的操作
3.说出酶处理试验技术的原理及吸收放散试验的原理、方法
4.说出凝集抑制试验的原理、方法
5.知道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
1.举例说明不同介质ABO血型的鉴定方法和图片讲解判读方法
2.举例说明不同介质Rh血型的鉴定方法和图片讲解判读方法
3.引导讨论临床特殊血型病例与所学知识的关系,做到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
4.录像播放讲解吸收放散试验
5.讲解红细胞血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理论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手工操作项目处理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播放示教录像,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指导进行学生恒温水域箱、孵育器、离心机、显微镜的使用   
6
对白细胞抗原及抗原检测的认知
 
1.说出MHC的免疫学功能
2.说出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定义,说出人类白细胞抗原的结构及遗传特点
3.叙述HLA系统在医学上的应用
4.知道粒细胞抗原系统
5.说出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原理、方法和影响因素
6.说出HLA抗体检测的几种方法
7.知道HLA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由临床骨髓移植病例引入本课
1.解释MHC的免疫学功能:
2.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 ⑴解释HLA复合体的结构  ⑵解释HLA复合体等位基因的命名
⑶解释HLA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3.解释HLA分子的结构、命名及组织分布
4.阐述HLA系统在医学上的应用(在移植医学、在输血医学、法医学、疾病诊断)
 
理论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对血小板血型系统及检测技术的认知
 
1.说出血小板相关抗原、特异抗原
2.说出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3.知道血小板血型的血清学检测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解释血小板相关抗原及特异性抗原的概念、种类
2.解释血小板血型抗原的同种免疫作用
3.举例说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计算
4.解释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概念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对临床输血治疗技术的认知
 
1.解释白细胞去除技术的概念,说出其原理、临床应用
2.说出血液辐照技术的概念、临床意义及应用
3.解释血液病毒灭活技术的概念,说出其原理、临床应用
4.知道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术及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简述其它细胞治疗的概念、原理及临床意义、应用
1.举例说明白细胞去除技术、血液辐照技术及血液病毒灭活技术的概念,阐述其原理、临床意义及应用
2.解释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术与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术的概念,阐明其原理及临床意义、应用
3.解释细胞治疗的概念及方法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对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的认知 1.说出血液及血液成分的种类
2.说出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
1.用血液制备的图片讲解各种血液成分的采集及制备
2.用图片解释各种血液成分的种类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对临床输血的认知 1.说出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输注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及用法、注意事项
2.叙述粒细胞输注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及用法、注意事项
3.知道血浆蛋白制品输注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及用法、注意事项
4.说出大量输血定义,原则
5.知道肝移植患者输血,新生儿,儿童及老年人输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输血
 
1.结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解释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输注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及用法、注意事项,阐述粒细胞输注的适应证、禁忌证、剂量及用法、注意事项
2.列举病例具体说明目前医院对大量输血的一些要求及大量输血的一些原则和注意事项
3.用前几年的新闻报道引入血浆蛋白制品的相关内容
4.用临床病例解释新生儿及老年人的输血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对自身输血的认知 1.说出自身输血定义,分类及优点、贮存式自身输血、稀释式自身输血、回收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知道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血液保护新技术
1.用血液回收机及相关图片解释自身输血 1.理论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仪器使用                                     
恒温水域箱、孵育器、离心机、显微镜的使用及保养                      
2
对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认知 1.说出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2.说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3.说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义、生物特性、移植分类
4.说出外周血、骨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处理
5.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及其他凝血因子输注,ABO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1.用图片解释新生儿溶血病病例,结合病例具体解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2.用临床病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相关内容
3.解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定义、生物特性、移植分类
4.解释外周血、骨髓、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处理
5.解释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及其他凝血因子输注,ABO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1.理论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手工操作项目处理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播放示教录像,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血液回收机的使用及保养     
4
对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的认知 1.解释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说出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以及各类输血反应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2.说出大量输血的定义及并发症
3.知道输血传播疾病的种类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1.用临床实际数据解释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阐述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以及各类输血反应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2.举例阐述输血传播疾病的种类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对临床输血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输血管理的认知
 
1.说出临床输血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2.说出输血相容性试验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过程控制、血液选择及紧急用血、新生儿输血的特殊要求
3.知道临床输血试验室内质控的意义、特点及实施,室间质量评价的目的、作用、特点及实施要点
1.结合医院晋升三甲的实验室相关要求具体讲解专家检查重点要求
2.结合医院做的相关质控,用图片解释室内及室间质控的相关内容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视频动画演示与讲解、实景录像播放与讲解、病例分析与问题讨论、精讲点拨与归纳总结等方式            2

血站参观见习的认知
1.熟知血站日常工作的内容及工作方法
2.掌握血液制品病毒的检测的基本要求和灭活方法
3.做到尊敬老师,关心献血者,重视标本,爱护仪器
 
1.指导学生详细查看血站日常操作,知道血液采集、检验、入库、出库、报销流程。
2.教会学生对献血者知识的了解
3.教会学生整理单据、清理工作台、处理污物及消毒标本
4.教育学生做到尊敬老师,关心献血者,重视标本,爱护仪器
1.参观血站
2.在血站带教教师的指导下了解采供血工作
3.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践行优秀的医德医风
4.见习后进行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2
          
                实践课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实训)内容 学时
1 ABO血型、Rh血型鉴定方法 2
2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 2
3 交叉配血试验 2
4 血站参观 2
合        计 8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本课程标准,收集近年不同版本教材,对比论证,选用最优质的教材为教科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自身特点,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做到取长补短,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依据本课程标准,组织或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内容能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能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知识要求,把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二)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动手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对临床检验的认识。
     3.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验的比例,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验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临床检验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应用实物标本、挂图、电子图片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临床检验的理解。
     5.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知识、新仪器发展趋势,贴近临床。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6.任课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三)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1.师资队伍 教研室应组合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占50%以上,高、中、初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要适当,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要适当。
    2.实验条件 实验室应配备较完整的实验设备,教学用多媒体、各类标本、图片库、操作视频影像资料等要齐全,实验条件应达到大班上理论、小班上实验的要求。不断更新设备,配备较先进的仪器,尽量达到与临床接近,满足学生岗位实践需要。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临床医院检验科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医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
    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
    1.课程教学考核 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包括平时项目任务学习测验和开卷考试,技能考核在实训教学中完成。
    2.教学评价 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每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个或几个学习任务进行一次评价,评价方法为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技能考核、课堂测验等,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课程教学结束时进行理论开卷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作为期末成绩。平时、期末成绩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的比例进行折合,得出学生本门课程的结业成绩。
     四、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重点内容 
    1.知识重点 临床输血常用检验项目的实验原理、质量控制、临床应用。
    2.项目重点 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的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及抗体效价的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
    3.基本技能 显微镜使用,离心机使用,移液管使用,静脉采血,血浆标本制备,常用仪器操作与保养,标本无害化处理。
  (二)学习方法         
   1.标本与项目相联系 血液标本-ABO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的鉴定,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及抗体效价的鉴定,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唾液标本-ABO血型鉴定。掌握检验项目的实验原理、质量控制、临床应用。
   2.项目与技能相联系 常用仪器操作与保养、离心机使用、移液管使用显微镜使用、标本无害化处理。
   3.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实验原理-器材使用、试剂配制与作用;质量控制-操作规程与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三)学习参考资料
   1.专业书籍
《输血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标准化管理实用全书》 罗炎杰,高峰议,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专业期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主办,月刊
《中国输血学杂志》  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 主办,月刊
  3.网络资源
http://www.shuxuejishu.com/
     http://www.labweb.cn/
   课程标准的主要编写人和审核人
   刘长海


  •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