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课程 > 正文
《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9-07-09 10:13:5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620004                课程类型:B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使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     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临床检验仪器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的多学科、多技术、多专业交叉的课程,它应用性强、发展迅速、更新周期短,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可供医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公共卫生、药学、临床医学等专业选修。检验仪器与实验室共生、共荣、共发展,随着生物物理技术、光电信号转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运用,大量新型检验仪器进入了实验室,实现了分析技术的现代化,使检验分析自动化、微量化、信息化、人性化、智能化,改变了临床实验室的工作模式,大大缩短了检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临床检验质量,提升了检验水平。因此,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未来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现代化检验分析仪器,使之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最佳的效能,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客观、准确、有效的检验信息。要求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临床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日常维护及应用,提高动手能力,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仪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临床检验仪器学》是一门知识面、技术面密集程度高,更新周期短的专业基础课程。围绕着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目标,力图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掌握各种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结构,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常见故障排除的能力;熟悉临床检验仪器中的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后继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课程总课时36学时,理论为26学时、实验为10学时。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临床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日常维护及应用,提高动手能力,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仪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应通过课堂和自学,掌握临床常见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仪器性能的评价;熟悉检验仪器的正确使用、仪器的保养维护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了解检验仪器的分类、发展趋势和方向。
  (2)技能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掌握临床常见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和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一般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训练学生对仪器日常保养维护和简单故障的排除的能力。
(3)素质目标 本课程是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理论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常见临床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学会正确地选择与使用仪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构成仪器的基本元件、简单电路的识别,学会正确地调试仪器,能够正确地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操作仪器的基本技能,注重知识的综合化,不断增强临床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项目 学习(实践)任务 学习(实践)情境设置 方法与手段 学时
对概论的认知 1.理解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在仪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
2.列举检验仪器的分类方法,组成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
3.知道临床检验仪器选用标准与发展方向
1.讲述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2.阐述临床检验仪器的主要部件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包括解释、讲述、分析阐述、比较归纳                         2
对基础检验仪器的认知 移液器
1.理解移液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移液器的维护和使用方法
2.能规范使用移液器
生物安全柜
1.熟知生物安全柜的基本工作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列举生物安全柜的种类及用途
3.能规范使用生物安全柜
培养箱
1.熟知培养箱的基本结构、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2.学会使用培养箱
1.讲述移液器、生物安全柜和培养箱的工作原理
2.阐述移液器、生物安全柜和培养箱的在临床的应用
3.示范演示操作移液器、生物安全柜及培养箱的使用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一般性状检查和显微镜检查方法的操作训练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移液器、生物安全柜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4
对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的认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复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调校与维护
2.知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分光光度计质量评价方法及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3.理解朗伯-比尔定律与分光光度计的关系
4.能够独立完成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荧光分析仪器
1.知道荧光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以及使用维护方法
2.理解荧光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
3.知道荧光分析方法在临床生化、医药分析领域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1.知道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结构以及使用维护方法
2.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
3.知道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在临床生化、医药分析领域的应用
1.讲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器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
2.阐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析仪器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的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使用方法
3.示范演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进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显微镜技术和显微镜的认知 1.熟知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理解显微镜的光学参数及其意义
3.知道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维护
4.能够进行显微镜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5.知道特种类型显微镜的临床用途
6.能够规范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1.讲述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显微镜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显微镜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自动生化分析技术与相关仪器的认知 1.熟知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常用的分析方法
2.理解仪器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参数设定方法、仪器使用和维护保养
3.能够进行自动生化分析常见故障的排除
4.能够规范的进行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操作
1.讲述自动生化分析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自动生化分析技术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自动生化分析技术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自动生化分析技术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尿液分析技术与相关仪器的认知 1.熟知阐述尿液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结构与功能
2.理解尿液分析仪的安装、调校、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
3.能够独立完成尿液分析仪操作
1.讲述尿液分析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尿液分析相关仪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尿液分析相关仪器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尿液分析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尿液分析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离心技术与离心机的认知 1.熟知心机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构造
2.简述离心机的各项参数及意义
3.能够进行离心机常见故障的排除
4.能够规范的使用离心机
1.讲述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离心机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离心机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离心机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离心机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电化学分析技术与临床相关仪器的认知 1.熟知阐述电化学分析原理
2.理解电解质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进行常见故障的排

4.能够独立操作电解质分析仪
1.讲述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电化学分析相关仪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电化学分析相关仪器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尿液分析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电化学分析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4
对血液分析技术与相关仪器的认知 1.血细胞分析仪:说出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的工作原理,知道血细胞分析的基本结构、性能指标、
维护、评价,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血液凝固分析仪:熟知血液凝固分析仪基本原理与基本结构
3.血液粘度计:熟知旋转式粘度计的工作原理
4.能够独立完成血细胞分
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及血液粘度分析仪的操作
1.讲述血细胞分析相关仪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血液粘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血细胞分析相关仪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血液粘度分析仪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血细胞分析相关仪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血液粘度分析仪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尿液分析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血细胞分析相关仪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血液粘度分析仪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4
电泳技
术与电
泳仪的认知
1.说出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2.熟知常用电泳仪类型及应用
3.能够使用电泳仪
1.讲述电泳分析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电泳分析相关仪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电泳分析相关仪器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电泳分析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电泳分析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相关仪器的认知 1.熟知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
2. 熟知PCR基因扩增仪的工作原理及临床用途
3.熟知全自动DNA测序仪、蛋白质测序仪的工作原理及临床用途
1.讲述分子生物学分析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分子生物学分析相关仪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分子生物学分析相关仪器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分子生物学分析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分子生物学分析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免疫分析技术与相关仪器的认知 1.熟知酶标仪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评价
2.解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放射性核素的基本概念,熟知发光免疫分析
仪、放射免疫分析仪、免疫浊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讲述免疫分析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免疫分析相关仪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免疫分析相关仪器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免疫分析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免疫分析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4
对微生物检测技术与相关仪器的认知 1.熟知自动血培养仪和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及评

2.能够进行仪器的常见故障的排除
3.能独立完成两类仪器的操作
1.讲述微生物分析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微生物分析相关仪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微生物分析相关仪器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微生物分析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微生物分析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对即时检测技术相关仪器的认知 1.熟知即时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分类
2.能够独立完成即时检测仪器(血糖仪)的操作
1.讲述即时检测技术相关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阐述即时检测技术相关仪器的结构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3.示范即时检测技术相关仪器的操作过程,讲解实验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使用即时检测技术相关仪器
1.教学内容处理 采用PPT课件展示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及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景设置完成教学实施过程               
2.实验操作项目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操作要点分解训练,达标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演示与讲解,说明操作要求,观察学生独立完成试验项目操作
3.仪器使用                  
教师演示和讲解即时检测技术相关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及保养与维护,观察、指导学生使用
2
 
实践课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内容 学时
1 显微镜的使用 2
2 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的使用 2
3 尿液分析仪的使用 2
4 自动血培养仪和微生物自动鉴定与药敏分析仪的使用 2
5 电解质分析仪的使用 2
合      计 10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根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优质教材,编写配套校本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分析各版各教材的特点,从中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取长补短;做到教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一方面强调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习,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与后续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延续性。
    (二)教学建议
      利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积极的创造性等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1) 课程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开展对免疫学检验项目来驱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多媒体、观看录像、个案分析、角色扮演、校内实训、医院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过程,内容上树立课程的“知识与行动结构观”,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免疫学检验的基本技能,获得免疫学检验所需的职业能力。
     (2)课程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新知识、新方法及时体现在课程内容中。课程应以学生为本,内容要突出重点且表述清晰,教学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重在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个案教学或项目教学,注意以任务引领的个案或项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学习或项目活动中,了解免疫学检验的工作内容。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探索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基本条件建议
     1.师资队伍  教研室应组合一支教学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占50%以上,高、中、初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要适当,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比例要适当。
    2.实验条件  配备有较先进实验设备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要齐全,符合大班上理论、小班上实验课的要求。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要。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增强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创新的意识,通过科学管理、分工协作,逐步收集与课程相关的素材,不断丰富、完善课程资源体系。
     2.教室及多媒体资源  全体教师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资源。
     3.实验室资源  本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全天侯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类仪器完成实验实训要求。
   (五)教学考核与评价
     1.课程教学考核  分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包括平时项目任务学习测验和闭卷考试,技能考核在实训教学中完成。
     2.教学评价  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每个项目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个或几个学习任务进行一次评价,评价方法为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技能考核、课堂测验等,评价成绩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在课程教学结束时进行理论闭卷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作为期末成绩。平时、期末成绩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的比例进行折合,得出学生本门课程的结业成绩。
     四、学习指南
   (一)学习的重点内容 
      临床检验仪器学主要讲授的是临床各类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性能要求、使用方法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二)学习方法         
     要求每一个同学做到课前认真预习,结合所给出的各章“教学指导”、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到课堂上来学习;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的讨论;课后一定要结合教师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进行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记下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通过网上互动平台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给出的“各章知识扩充”,了解相应仪器的国内外新进展。
    (三)学习参考资料
     1.专业书籍
   (1)《临床检验仪器学》(第2版),曾照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临床检验仪器学》翟建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专业期刊
    (1)《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
    (2)《现代检验医学杂志》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主办
      3.网络资源
   (1)检验医学网 www.labmed.cn 北京医学会
   (2)中华检验医学网 www.labweb.cn 中华检验医学会    
   (3)检验医学信息网 www.clinet.com.cn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课程标准的编写人和审核人
       刘长海
 
 
  • 常用链接: